找到相关内容577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平常心是道:中华茶道中的佛典与禅语

    最好就把衣钵传给谁。弘忍的首座弟子神秀是个饱学高僧,他写道: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。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。弘忍认为这偈文美则美,但尚未悟出佛法真谛。而当时寺中一位烧水小和尚慧能也作了一偈文: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尘埃。弘忍认为,“会能了悟了”。于是当夜就将达摩祖师留下的袈裟和铁衣钵传给了慧能,。因为慧能明白了“诸性无常,诸法无我,涅磐寂静”的真理。只有认识了世界“本来无一物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53171646.html
  •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----佛缘阁

    防,不如能化。”辩驳看似正当,实则无益,人心有容乃大,得容人处,心且安然,得饶人时,心且恬淡。大地厚,方可载万物,人心容,方可比天阔。佛云:看开放下得解脱。心境中就是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尘埃?”包容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1875088.html
  • 禅宗祖庭:游历禅宗圣地——黄梅五祖寺

    弘忍大师不仅对中国禅宗有贡献,还对衣钵传授进行改革。在五祖寺山门两侧分别刻有一首偈语:“身似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”,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尘埃”。前者是...

    佚名

    |朝圣|弘忍大师|五祖寺|禅宗祖庭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6/13012981945.html
  • 五台山小记

    梦而赔礼。   老僧人突然说话: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   我即作答: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尘埃?   老僧人渐渐睁开了眼睛,一双眼神如泉水清澈剔透...

    韦驰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503888800.html
  • “钟声送尽流光”

      “钟声送尽流光”   作者:林楚洪   通观我国佛教发展的历史长河,自唐代六祖慧能一偈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佛性常清净,何处尘埃”主张直指人心,顿悟见佛的佛教革命,乘着这一时代思潮的大转变,使中国佛教的思想境界攀上了高峰。   继往开来,使人深思。于一九五三年冬,钱君细 师刻有一方“钟声送尽流光”的朱文巨印。印章四周,刻满了密密麻麻的隶书跋语:“余幼居屠甸夕照寺西,...

    林楚洪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55595637.html
  • 寻找上师·上师相应与相映

    心在那儿,老师们的精神与光辉都会随时相伴。   “时时勤拂拭”与“何处尘埃”这两个经典名句同等重要,前者适用于遇见大师之前,后者则是遇见大师之后。没有“时时勤拂拭”的功夫,很难得见大师光华,若无法体会“何处尘埃”,上师相应法永远也进不了你的脑海里。   与上师相应的感觉,就像是互相阅读对方的记忆体,不需任何的文字界面,更不需要打招呼,弥久弥坚,映照出月光的暖厚温煦。  ...

    陈念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4943807.html
  • 六祖图像与坛经版本

    数点,特别认为敦博本坛经保存坛经早期的结构,而非如宋元以下的惠昕本、宗宝本等,是经改动与增修,乖离原来旨意的。例如惠能作的偈子在惠昕本、宗宝本为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尘埃”。但...,碑身刻金刚经文,碑阴额首为线刻佛说法图,碑身刻了14行“六祖坛经”经文,自首行“童子引至偈前礼拜……”起,第四行曰:   言惠能偈曰: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尘埃。   末行曰: ...

    陈清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0050145.html
  • 禅与文化的整合

    融合的,就体裁来说,佛典籍主要为“长行”和“偈颂”,“长行”是用散文体直接叙述教义,“偈颂”是带韵的短句就和诗具有形似了。如惠能的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尘埃”之类的。“《全唐诗》...诗里体现出来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。然而正如惠能的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尘埃”借助“美”来说“了”,借“右”来说“无”,借“情”来悟“性”。王维的诗最终的目的不是去移情悦性,而是如“...

    王哲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91259095.html
  • 102岁本焕老和尚:生死已自在

    本焕长老:无。 羊城晚报:“无”是很高境界呵。禅宗有个“无”字公案,同您的这个“无”有没有关系? 本焕长老:呵呵,一样的。我们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尘埃”。有东西就有障碍有生死,没有东西就没有障碍没有生死。 羊城晚报:“本来无一物”,与“时时勤拂拭”,哪一个高?或者两者各有用处? 本焕长老: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”,同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尘埃”,你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5776171.html
  • 三际托空--南师开示

    如明镜台。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”的自己内在用工夫心得的程度;那么,你由此可知六祖的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尘埃”的心得境界。如把两者作一比较,自然可以了解五祖弘忍要叫六祖三更人室,付嘱他的衣钵了,但是,就凭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尘埃”,还是未达传付禅宗衣钵的造诣,不要忘记我们上面所列举的情形,因为“本来无一物”的情况,正如雪月梅花的境界,虽然清冷而美妙,到底是空寂孤寒的一面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04681191.html